方圆盛世服务项目
图片

政府项目申报


图片

高新认定


图片

资质认证



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不是“免费午餐”:如何合规省钱?

明明是高企,为什么被税务局要求补税?

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年年变,财务总是算不清“优惠账”?

听说某同行被取消资质追缴千万税款,我们会不会踩雷?

 

一、高企税收优惠不是“免费午餐”

1. 企业所得税15%:不是“终身制”,警惕资格空窗期

优惠逻辑:

国家用税率差(25%→15%)激励企业持续创新

关键误区:

证书到期当年未通过复审,需补缴全年税款差额

案例:苏州某芯片公司2023年资格到期后未续审,2024年补缴税款+滞纳金超800万元

应对策略:

提前18个月启动续期准备(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约22个月)

资格失效期间可通过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,享受部分政策过渡.

 

2. 亏损结转10年:科技企业的“救命稻草”

深层价值:

企业所得税的亏损弥补期限通常为5年,即当年亏损可在之后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,需按时间顺序逐年抵扣。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延长至10年。

操作要点:

2023年新规明确:亏损结转需与研发项目强关联(附项目编号)

税务稽查重点:

核查亏损是否真实用于技术开发

 

3.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:制造业的“超级杠杆”

政策红利:

①制造业高企

费用化研发支出加计比例:100%

资本化摊销比例:200%

②科技型中小企业

费用化研发支出加计比例:100%

资本化摊销比例:200%

③其他行业高企

费用化研发支出加计比例:75%

资本化摊销比例:175%

 

4. 增值税加计抵减:先进制造业的“隐藏金矿”

政策窗口:2023-2027年,进项税额5%可抵减应纳增值税额

常见漏洞:非制造业企业误申报(如软件企业需同时满足工信部认证)

 

新奥门特马82593奥马

更多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,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:400-090-3278

 

二、税务稽查

场景1:研发人员薪酬核查

稽查手段:

比对个税申报系统、研发人员名单、劳动合同三方数据

约谈时要求当场提供某研发人员的毕业证书、项目周报

合规方案:

建立研发人员“一人一档”(含学历证明、项目分工表、绩效记录)

 

场景2:研发材料成本溯源

稽查案例:

南京某企业将生产领料计入研发费用,因无法提供实验记录,被调减加计扣除额760万元

破解之道:

研发领料单需关联具体项目编号

剩余材料处置需有报废审批单或样品移交记录

 

场景3:产学研合作真实性验证

稽查重点

高校合作项目需提供技术合同登记证明

付款凭证需与高校内部立项编号对应

高阶操作:

优先选择有横向课题管理经验的高校(如清华大学科研院)

上一篇:最新出炉!深圳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受理条件
下一篇:严审+合规形势下,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要点分享